【提高競爭】智庫倡活化本地旅遊業 推大灣區導遊認可證、社區深度遊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7/15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為提高本港旅遊業吸引力和競爭力,有智庫組織製作研究報告。智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勉(左)、高級顧問楊幗華、總監(研究)程燕芳(右)(曾耀輝攝)

疫下全球旅遊業停擺,為提高本港旅遊業吸引力和競爭力,有智庫組織建議政府成立專責局打理旅遊事務,放棄「景點式」發展方針,改以社區深度遊,邀請居民擔任嚮導員介紹當地風情,增設「水上的士」路線加強景點之間連系,並確立本地導遊於大灣區執業資格,擴闊行業出路。

智經研究中心今(15日)發表《香港旅遊業未來規劃:接通環球 連繫灣區 營造社會》研究報告,提出活化業界7大建議方針,共33項詳細建議,以建立健康可持續的旅遊模式,重塑香港品牌,重建旅遊到訪本港的信心。報告提議,當局可成立文化及旅遊局,負責統籌旅遊業界事務,為業界提供更多的財政和政策上支援。

報告又提到,港府可參考澳門珠海兩地互通的認證制度,與大灣區相關部門協作,推出跨地域導遊認可制度,讓本地導遊可在大灣區執業,以及推出區,與大灣內其他城市合作推出旅遊行程套餐,增加旅客到訪機會,擴闊行業出路。

報告補充,「景點式」發展方針已落伍,須發掘具本地特色的社區景點,將老區打造成旅遊景點,並邀請當地居民及不同界別人士擔任嚮導,帶領遊客從建築、藝術、歷史等範疇探索當區獨有面貌,並提議延續618上海街等活化項目,但為免出現以往旅客過多導致擾民的情況出現,報告建議當局開發須由居民角度出發,平衡居民與旅客的需求。

程燕芳舉例,旅客普遍只到訪海洋公園,但南區的香港仔、鴨利洲亦可體驗漁村風情,當局可增加「水上的士」的路線,方便遊客到訪當地。(曾耀輝攝)

當局亦可透過「點線面體」整合旅遊資源,即以交通串通各個景點,讓鮮為人知的景點可以通過方便的運輸系統,帶動更多旅客前往。總監(研究)程燕芳舉例,旅客普遍只到訪海洋公園,但南區的香港仔、鴨利洲亦可體驗漁村風情,當局可增加「水上的士」的路線,方便遊客到訪當地。

副主席李金鴻認為,本地旅遊業須徹底改變,制訂長遠規劃,以免被對手拋離。當局必須及早籌謀轉型,並聯同業界對焦突破旅遊發展的樽頸,完善產業體系及結合社區參與連繫居民,推動可持續的旅遊發展,藉以創造長遠及正面的社會效益。

同場加映,兒童紅斑狼瘡症可影響腦部發展,患者出現徵狀似「撞鬼」:
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陳麗娜